滲碳熱處理的曆史由來
滲碳熱處理: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國人在生產實踐中就已發現銅鐵的性能會因溫度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 變化。白口鑄鐵的柔化處理就是製造農具的重要工藝。 公元前六世紀鋼鐵兵器逐漸被采用為了提高鋼的硬度淬火工藝遂得到迅速發展。中國河北省易縣燕下都出土的兩把劍和一把戟其顯微組織中都有馬氏體存在說明是經過淬火的。
滲碳熱處理隨著淬火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淬冷劑對淬火質量的影響。三國蜀人蒲元曾在今陝西斜穀為諸葛亮打製3000把刀相傳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這說明中國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質的冷卻能力了同時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卻能力。中國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寶劍,心部含碳量為0.150.4%而表麵含碳量卻達0.6%以上,說明已應用了滲碳工藝。但當時作為個人“手藝”的秘密不肯外傳因而發展很慢滲.——